關於鹽田梓

陳忠賢村長

陳忠賢是鹽田梓現任村長,於1998年當選。陳村長在任內一直致力復興鹽田梓,將鹽田梓從一個草木叢生的荒蕪之地復修成可供人居住、休息的地方,背後付出的努力實在值得尊敬。

陳村長回流後每年都會參與鹽田梓村民舉辦的聖若瑟瞻禮,難得回到自己以往生活的地方,可惜往往匆匆完成儀式便離去,於是萌生了復興鹽田梓的想法。自1994年起,陳村長開始協助上任村長處理鹽田梓的事務,其間認識了不少本地和海外村民。直至1998年當選,陳村長便開始將復興想法付諸實行,用了五年時間聯繫分散各地的村民,希望他們能夠回到鹽田梓居住。另外,陳村長亦積極尋找發展商,籌募資金,復興鹽田梓。

復興計劃要親力親為

2003年,有外國發展商希望將鹽田梓改造成文化村落,但陳村長心目中的鹽田梓復興計劃,是令往日的鹽田梓於今日重現,因此雙方合作了一段時間後,發展商最終因彼此方向不同而退出了。這次合作令村長明白要復興鹽田梓不可假手於人,必須親力親為。同時,鹽田梓聖若瑟小堂在教會的資助下成功完成復修,為復興鹽田梓奠下基石,亦加強了陳村長的使命感,使他更著力於凝聚分散各地的村民,讓他們紛紛回來鹽田梓。

另外,聖若瑟小堂吸引了不少訪客造訪鹽田梓,於是陳村長由2007年起便開始復修村公所,希望為訪客提供一處休憩場所,亦延續了村公所作為休閒、聯誼場所的功能。及後鄉誼茶座的建立和營運令陳村長每天都回到鹽田梓,接著便是鹽田梓各個地方的復修。至今,鹽田梓已經從一個荒蕪之地變成可供人居住和活動的地方。

冀更多村民回流

現時,鹽田梓有不少旅客到來參加導賞團,近距離接觸客家文化和鹽田梓獨有的自然生態。陳村長透露在鹽田梓復興初期,造訪的旅客大都是宗教人士,特意前來參觀鹽田梓聖若瑟小堂,因此導賞主題均以宗教為主,客家文化和島上生態屬其次。自建立鄉誼茶座後,鹽田梓逐漸為人所知,愈來愈多非宗教人士造訪,故導賞主題因而轉變為以客家文化和生態為主。

一直以來,鹽田梓復修工作就憑陳村長和小量的工作人員負責。人手短缺下會感吃力嗎?村長爽朗地回答:「辛苦!當然辛苦吧!但我覺得合作夥伴係重質不重量,最重要是找到適合的合作夥伴。」再加上復修工作是有償勞動,陳村長的生計亦因而得以維持。至於如何吸引已經離開的村民回來,陳村長指第一步是復修房屋,令村民在村內有一處落腳地方,才會產生歸屬感。至於新一代年輕人則要靠長輩帶他們到來親身感受鹽田梓的風土人情,藉此引發他們了解父祖輩故鄉的興趣。

鹽田梓人流愈來愈多,不乏令陳村長感頭痛的情況。陳村長表示訪客大都知書識禮,尊重鹽田梓這處地方,不會破壞鹽田梓的環境,惟小部分訪客卻對居民造成一定困擾,例如在教堂內睡覺,甚至更換嬰兒尿片。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村民都會上前阻止,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要從根本解決問題,陳村長認為應加強對訪客的教育,使他們明白到保護文物的重要。

Living Museum的願景

對於鹽田梓的願景,陳村長有著一個宏大的計劃,就是將鹽田梓改造成一個文化體驗村,將鹽田梓的村屋劃分成四個區域:民居、靈修、學術和民宿。他希望鹽田梓能夠變成一個Living Museum,訪客在民宿內居住,其間可以到學術區域參觀鹽田梓的文物和各種文化藝術作品,又可以到靈修區域體驗鹽田梓的宗教活動,亦可以到居民區域與鹽田梓村民互相交流,而整個過程都是在鹽田梓這處擁有獨特生態的地方進行,展現鹽田梓融合了文化、宗教、生態的特色。村長強調鹽田梓應該是活生生的,是需要訪客親身感受的地方。

「這一切都只是我的想法,不知有沒有機會實現。不過,當初復興鹽田梓亦只是我腦海中一個小小的想法,幸好有村民支持才能將這個想法化為現實。希望這個Living Museum的想法也可以化為現實吧!」村長笑著說。